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考试中占了相当重的分量,题量多,分值也大,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做题习惯指的是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的日常做法以及个人偏好。有的学生喜欢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的学生喜欢先读课文,再读再看问题。小编认为做阅读题应当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起码读三遍。第一遍掌握文章大意。第二遍带着文章的内容去理解问题,写出答案。第三遍将自己的答案带回文章,看是否符合文章的意思。
二.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三.跳读
跳读就是不通读读物,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掌握跳读方法的关键是锻炼视读的捕捉力和大脑的选择判断力。跳读时目光只反描最关键的词句,一眼望去,无关的通通抛开,只取所需。此外,掌握一些规律对跳读大有帮助。如议论文,总论点一般放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论点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也有少数例外,这往往是开头一段交代背景,最后一段说说怎么办,社论常常这样写。懂得这些常识,有助于议论文的跳读。
四.精读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凡是从语言到内容都必须全面把握、深入理解的文章,都要精读,如教科书和一部分堪称语言运用典范的文章。
五.明确基本概念,变简答题为选择题
同我们学习理化学科一样,基本概念的掌握在语文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学由于对知识点的把握不牢固,常常会弄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当问到这篇说明文选段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时,有的同学回答采用了“总——分”的顺序,这显然是将说明顺序和说明文的结构混为一谈。如果你概念清晰,起码在回答问题时能找到正确的切入点。问到表达方式,你会知道在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说明中进行选择;提到记叙文的记叙顺序,你会知道答案必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之中;谈到议论文的论证方式,那定是立论、驳论二者选一。如此一来,似乎不知如何做答的简答题也简化成了选择题,答题的思路更加清晰。当然,语文学习中的基本概念远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几种,它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去积累。采用知识卡片,将平时学到的基本概念记录下来,不失为积累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