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的森林中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份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
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的区别初生演替:
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全部不存在了,这样的裸地称为原生裸地,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又称为初生演替。
原生演替在水体环境和陆地环境中都有可能发生。原生演替发生在原生裸地上。
次生演替:
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时所形成的裸地,原有群落虽然被消灭,但群落下的土壤条件还多少保留着,甚至土壤中还保存着原有群落中某些植物种类的繁殖体,这样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发生在次生裸地上。次生演替植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次生演替的先锋植物一般为蒲公英。
由于没有植被覆盖,裸地上就具有更为极端的环境条件,或者是潮湿,或者是干燥。其共同之点是:光照强,温度变化幅度大,风、霜、雨、雪等等直接作用在裸露地面上。
但是,在两类裸地上,群落形成和演替的过程是不同的。
在原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最初阶段,只能依靠植物繁殖体从外边传播而来;在次生裸地上,残留在土壤中的植物繁殖体,必定从一开始就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这就是说,次生裸地上的群落形成中,或多或少有原来群落的成分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