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也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必背的一首古诗,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游山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四句诗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后两句正因此被人们当作哲理警句。
本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