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0-10-29 22:59:00

  初中化学知识点很多,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初三化学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内容,供参考。

元素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物质的溶解性

  (一)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三)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

  (四)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溶液的知识点

  1.定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性质: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组成:溶质和溶剂。

  4.溶解现象: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2)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过程,要放出热量。

  (3)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4)固体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5.溶液的分类: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6.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或者向其中加入同种溶质的固体粉末,看其是否继续溶解,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上一篇: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吗

下一篇:什么是助动词 有哪些用法

相关阅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