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本文整理了白话译文,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为白话散文月亮刚刚爬过山头,将那纯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月光所及之处,洁白如雪。偶尔一阵风带着树叶翩翩起舞,那声音好似风铃一般,传入苏轼的耳中。
苏轼合上书本,叹了口气。天不早了,是时候结束这一天了。“呵啊——”他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解开外衣,回头准备将窗边的油灯吹灭:“哎!今天的月光真不错,难得一见!”苏轼又穿上衣服,轻轻推开门,缓缓走了出去。苏轼抬头一看,一轮明月当空,不由得心里涌出许多想法,正欲开口,可是四下无人。苏轼内心感到十分空虚:“诶,如今我还能找谁呢?我这个扫把星。对了,张怀民!我可以到承天寺找他赏月。
一不做二不休,苏轼来到了承天寺。张怀民正在读书。他身着一身白衣,手握一根笔,边读边记,一丝不苟。苏轼道:“怀民兄,最近可好!”“你终于肯出来了!我这里永远向你敞开大门!”张怀民站起身来,“走,咱们去庭院里赏月吧!”
来到庭院,苏轼眼睛一亮——洁白的月光照在地上,好似一层清澈的积水,似有似无。又一看,苏轼疑惑不解——这月光映成的“水塘”中怎会有纵横交错的水澡呢?再一看,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边上的竹柏映出的影子。
“怀民,今晚的月色真是好呀!只可惜无人会像咱们这样来观看。”张怀民很奇怪:“此话怎讲?”“你想啊,这世上的大多都为了名利而活。他们夜晚想的事自然也只有一件——如何争夺名利。他们自然也没有功夫赏月的。”苏轼答道。张怀民一听深有同感:“是呀!什么地方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柏?只是少了像我们这样看淡名利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注释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欲:想要。
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行: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天寺。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交横:交错纵横。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也:是。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闲:清闲。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